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动态

春季上火怎么办?这些茶饮方、去火穴用起来,把身体里的“邪火” 清一清

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2025-03-04 09:43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上火”是春季再常见不过的事情,这是因为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的阳气也跟着活跃起来,就像体内有一把“小火苗”,推动新陈代谢加快,让人充满活力。但如果这把“火”烧得太旺,失去控制,就会变成“邪火”,导致口干、长痘等“上火”症状。

一、“火”从哪里来?

(一)吃出来的火。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在人体内积热,时间一久,热势燔灼,一方面会消耗人体内的津液,另一方面会向周围寻找突破口,在口腔,会表现为口苦、口臭;在皮肤可能会出现疔疮疖肿。

(二)憋出来的火。平日生活压力大,郁闷、压抑、恐慌、烦躁、焦虑等坏情绪累积,同样会郁而化火、扰乱心神,导致烦躁、失眠等问题出现。

二、去火小妙招

(一)食疗去火。

1.竹叶莲子心茶。莲子心4粒,竹叶6克,单晶冰糖2~3颗。将莲子心、竹叶用开水冲泡,放入少许冰糖,少量频服当茶饮。功效:清心火。主治:舌尖溃疡,小便黄或淋漓涩痛,烦躁,入睡难。

2.凉拌苦瓜。苦瓜1根,盐、香油各少许。苦瓜洗净后切成丝或片,用开水焯一下去除苦味,放入少量盐、香油拌匀即成。功效:清胃火。主治:体壮,口干,口渴,口气重,食多易饥,舌红苔黄,脉滑数。

3.夏枯草茶。夏枯草30克,煮水代茶饮。功效:清肝泻火、散肿消坚。主治:体实,脸涨红,脾气大,血压高,口中苦,眼垢多。

4.芦茅二根蜂蜜水。芦根30克,白茅根30克,蜂蜜少许。将芦根、白茅根加水煎煮30分钟后滤出药液,加蜂蜜少许调味,即可饮用。功效:滋阴降火、泄热除烦。主治:体瘦,口干渴,咽痛,小便淋漓涩痛。

5.麦冬百合乌梅茶。麦冬10克,百合10克,乌梅(去核)3颗,冰糖适量。将麦冬、百合、乌梅用开水冲泡,加入冰糖即可饮用。功效:养阴、生津、除烦,适合阴虚内热之人平时当茶饮。主治:体瘦,唇红,手脚心热,易盗汗,易咽痛。

三、穴位去火

(一)液门穴。在手背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做法:每天按揉液门穴3~5分钟,可以达到清热泻火、抗炎止痛的作用。

(二)太冲穴。在足背第1、2趾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肝气郁结的人按压太冲穴会有明显的压痛感。建议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三)内庭穴。在足背第2、3足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每天早、晚用拇指点揉内庭穴100次左右,有非常好的泄热效果。尤其是出现口臭、牙疼、便秘、咽喉肿痛、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四)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出现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脸上不断长痘时,都可以按合谷穴来去火。

(五)少府穴。位于手掌面、横平第5掌指关节的近端,第4、5掌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在掌面上,无名指和小指两指之间的凹陷处。少府是心经的荥穴,可以滋阴降火,对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六)劳宫穴。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体质偏热、口干舌燥、尿量少、经常便秘者,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劳宫穴30秒,其余四指则放在手背后支撑,直到掌心产生微热感,有助于和胃祛湿、清心除烦。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