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动态

秋冬为何要养阴气?做好这些事,为健康入冬蓄积力量

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2024-09-27 09:30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灵枢·本神》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之季,阳杀阴藏,萧瑟寂寥,养生也到了“秋冬养阴”的阶段。那么,秋冬季节气候越来越寒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呢?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秋冬季节要养阴。在中医学理论中,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更替,是阴阳消长的体现。当季节由夏转秋,气候由酷热变得凉爽,再到冬季寒冷,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当阴气越来越旺盛于外,阳气会慢慢减退并藏于内。秋冬季节,让阴气站好自己的“岗”,才能将藏在身体内的阳气“牢牢锁住”不向外耗散,才更有助于来年春季阳气的生发,从而使一整年的阴阳气血和畅。

秋冬季节易伤阴。春夏保养阳气,秋冬保养阴津,是顺应天气的变化,也是顺应身体的需要。

注意!内热伤阴。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人体为了保暖,皮肤毛孔会慢慢收缩,减少阳气的消耗。然而,阳气存于体内,慢慢积累,就容易产生内热,从而伤津耗液。

注意!气候伤阴。秋冬气候干燥,人体感受燥邪,也需要消耗阴津来滋润身体,若出现阴伤,眼干、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一系列阴虚症状也会出现。所以我们在秋冬季节需要适当吃些滋阴的食品,来养护阴津,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秋冬养阴有什么好处?“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在中医学理论中,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就是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治疗疾病就是要纠正这种不平衡状态,补其不治、泻其有余,方能痊愈。

在伤阴之前做好养护,是秋冬防病的重要手段。

秋冬养“三阴”。

一养肺阴,秋冬季节如果过于重视补阳,而忽略了补阴,就容易出现手足心热、干咳少痰、口干舌燥、夜间盗汗等肺阴不足的情况。食疗——山药百合粥。一是取山药80克,鲜百合30克,粳米80克,二是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百合、粳米洗净,三是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熟烂即可食用。

二养胃阴,在秋冬季节过食辛辣的食物,胃阴就会受损出现“上火”、烦躁、口干唇燥、便秘等症状。食疗——沙参玉竹煲猪蹄。一是取沙参60克,玉竹60克,猪蹄750克,蜜枣4个,二是将猪蹄洗净,斩大块,放进沸水中稍焯,捞出后冲掉血沫,三是把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大火煲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三养肾阴,冬天是一个以寒邪为主的季节,不仅是肾阴容易受损,肾阳也容易受损(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少眠易醒、头发干枯)。补肾阴其实是调补阴阳的一种平衡。保养方法:按摩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是人体治病、防病、保健的重要穴。长期坚持按揉涌泉穴可以补肾填精、延年益寿、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中老年人防治多种慢性病有佳效。用大拇指的指端在涌泉穴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一天按揉2-3次,可在酉时(17:00-19:00)操作。(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