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统计信息

2022年大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三期)

来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26 14:4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多点散发疫情冲击,全县上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大兴“实干”之风,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2大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92.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8.62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80.89亿元,增长2.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0:40.9:42.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7%,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  

1  201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  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2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1.20亿元,增长2.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3.21亿元,下降0.5%;第三产业增加值49.27亿元,增长6.3%;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252.240.6。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3%,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共有私营企业833户,个体工商户2242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3亿元,增长4.7%。其中农业总产值25.66亿元,增长5.3%;林业总产值2.11亿元,增长2.6%;牧业总产值17.34亿元,增长4.2%;渔业总产值1.76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辅助性活动总产值1.55亿元,增长4.2%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8.60万亩,增长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9万亩,增长3.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59万亩,增长7.6%。全年粮食产量20.79万吨,下降1.6%;油料产量3.45万吨,增长7.5%全年累计复耕撂荒地5.77万亩。  

1  2022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  食      

万吨      

20.79      

-1.6      

瓜  果      

万吨      

0.4      

0      

小  春      

万吨      

3.13      

2.1      

中草药材      

万吨      

0.4      

33.3      

大  春      

万吨      

17.66      

-2.3      

水 产 品      

万吨      

0.92      

3.4      

油  料      

万吨      

3.45      

7.5      

肉  类      

万吨      

5.26      

4.3      

蔬菜及
食用菌      

万吨      

13.52      

6.0      

出栏家禽      

万只      

429.88      

1.5      

全年出栏生猪57.58万头,增长2.9%出栏牛0.39万头,增长1.4%出栏羊4.34万头,增长4.7%出栏家禽429.88万只,增长1.5%。肉类总产量5.26吨,增长4.3%,其中,猪肉产量4.21吨,增长5.0%;牛肉产量0.05吨,增长4.8%;羊肉产量0.06吨,增长5.0%;禽肉产量0.71吨,增长1.3%。禽蛋产量1.82吨,增长3.9%。年末生猪存栏34.45万头,下降2.6%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072.33公顷水产品产量0.92吨,增长3.4%  

年末耕地面积29671.72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1779.6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5.38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55.03亿元,增长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2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7.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6.8%  

3  2018-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7.53亿元,下降29.2%;利税总额24.36亿元,下降29.5%;利润总额8.68亿元,下降34.0%;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5%  

年末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25户,下降7.4%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5.3%建筑业增加值23.59亿元,下降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2,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8.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7.7%,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4.5%。商品房施工面积157.2万平方米,下降22.5%;商品房销售面积25.29万平方米,下降66.9%  

五、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6亿元,增长2.8%。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41.06亿元,增长3.8%;乡村零售额17.80亿元,增长0.5%。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7.88亿元,下降5.9%;零售业零售额36.57亿元,增长4.3%;住宿业零售额1.85亿元,增长20.9%;餐饮业零售额12.55亿元,增长2.2%  

4  2018-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增长19.0%,饮料类增长10.2%,烟酒类增长2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6%化妆品类增长13.3%,金银珠宝类增长15.0%日用品类增长1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9%,中西药品类增长17.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1%,通讯器材类增长9.9%,汽车类增长7.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8.5%  

六、交通运输和通信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045.9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007.59公里,高速公路38.4公里。全县91街道197个建制村(社区)通硬化路率达100%、通客车率达100%全县共有火车站2个,公交车线路19纯电动公交车40  

2022年,全县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64653.63万吨公里,增长4.2%;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7760.19万人公里,下降35.8%;客货运输总周转量65429.64万吨公里,增长3.5%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0.91亿元,增长9.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2.26万户,下降0.8%;移动电话用户37.90万户,增长4.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68万户,增长7.0%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2亿元,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3.76亿元,下降1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48亿元,增长0.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4.17亿元,增长18.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8.28亿元,增长14.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2.5亿元,增长20.7%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1.79亿元,增长12.3%;农业贷款余额52.37亿元,增长15.5%;商贸流通贷款余额23.39亿元,增长0.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1所,在校生61390人,教职工4647人,其中专任教师3954人。年末共有幼儿园56所,入园1857人,在校生11367小学30所,招生3979人,在校生2601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0所,招生4631人,在校生1352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0人,在校生130人;普通高中2所,招生2279人,在校生660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1758人,在校生3740人。  

全年授权专利333件,年末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7全县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24.8亿元,下降32.6%,全社会研发投入2.15亿元,增长2.8%,投入强度1.13%。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91家。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全年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省级试点镇1打造省级、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和样板村6;年末拥有县级文化馆1;拥有县级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0万册。全年四馆服务群众8.5万人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逾20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127街头艺术展演131开展书法培训、戏剧戏曲培训、文艺采风等系列活动54次,创作文艺作品320余件  

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5星级饭店4A级景区接待总人数321.56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97元。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435个,其中医院21个(民营医院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4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279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2人,注册护士799人,乡村医生46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61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7965.08万千瓦时,增长18.0%,其中工业用电量38271.18万千瓦时,增长14.0%。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0.5%,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8%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5%,上升0.8个百分点郪江平均水质达到类标准;污水处理率达97.2%  

十一、人口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1.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5万人;常住人口3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9%,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  

5  2018-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89元,增长5.6%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65元,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12983元,增长3.9%;经营净收入12649元,增长4.6%;财产净收入4038元,增长8.5%;转移净收入8895元,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777元,增长3.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7953元,增长3.0%;医疗保健支出1514元,增长9.8%;教育文化与娱乐支出1825元,增长5.2%;居住支出4421元,增长3.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7元,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5764元,增长7.1%;经营净收入6824元,增长5.7%;财产净收入469元,增长12.7%;转移净收入7649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688元,增长5.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304元,增长4.9%;医疗保健支出2378元,增长8.9%;教育文化与娱乐支出1268元,增长1.5%;居住支出4257元,增长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6%  

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12人。全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58万人(含待遇领取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95万人(含待遇领取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4万人。  

年末共有105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1219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分别为680/月、480/月。全年城乡特困供养2309人,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城市884/·月、农村624/·月。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8个,养老床位2201张。  

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大英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公报中2018—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最终核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初步测算数。  

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  

4.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对2010-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行了修订。  

5.公报中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