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划信息

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24年工作要点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10-21 10:49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定以“大美大英”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全力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大英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贡献更多力量。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体部署,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到实处,以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大英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二、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大英县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中各项重点任务及涉农目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保持在90%以上,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农药使用量力争保持下降势头。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项迎检工作,按时序推进问题整改销号。

三、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各项涉农措施。按照《大英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涪江东山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强水源保护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水源地周边农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及时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做好农业产业转型工作。水源保护区原住居民要因地制宜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小型湿地等技术和工艺处理处置厕所粪污。同时,要按照《遂宁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举一反三,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各项涉农工作,切实保障水源地环境安全。

   (二)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及时准确记录运出时间、运出量、利用方式、利用主体等。加大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督导力度,推动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持续开展畜禽养殖生态环境问题隐患排查,做好反馈问题核查整改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持续深化屠宰行业污染防治、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格贯彻执行《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督促屠宰企业加大废水处理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力度,保持废水处理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取得排污许可证或排污登记备案,规范签订废水处理消纳合同(协议),完善废水处理记录记载。持续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指导督促养殖场(户)规范使用兽用抗菌药,建立完善用药台账。按照“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原则,严格实行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督促各镇有序推进病死畜禽临时暂存点建设,确保病死畜禽全部纳入无害化处理。

   (四)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积极推广施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支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和52%;优化农药使用监测调查,巩固已建立的30个固定监测调查点;大力开展“百千万”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病虫害科学防控水平。

   (五)深入开展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强化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管理,有序推进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大力倡导使用全生物降解膜和厚度在0.015毫米以上的加厚地膜,推广农膜替代新技术,减少地膜使用量,健全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坚持农膜土壤残留监测制度。不断完善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稳步提高回收处置率。

   (六)坚定不移推进“十年禁渔”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禁捕退捕工作的统筹协调,深化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执法协作,落实各级交界水域联合执法协议,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始终保持对涉渔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监管,组织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督促涉渔工程落实生态补偿措施,做好渔业资源监测,科学评估禁捕效果。

   (七)全面推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等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养殖污染防治,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促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八)切实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根据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情况,结合实际编制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暨防控工作报告。加强红火蚁、稻水象甲、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控制疫情扩散,降低外来入侵物种危害。

   (九)有序推动绿色农机发展。持续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加快淘汰老旧及高耗能农业机械。以构建“1+3+N”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契机,大力推广大中型、智能化、绿色化农机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引导农民购置“适宜化、智能化、绿色化”农机装备,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对重要工作要亲自研究、重大问题要亲自部署、重点任务要亲自推动;分管负责同志要当好“主攻手”,会同分管业务单位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分工方案,切实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作为,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效,高质量推动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股室站所要利用新媒体、村级文化阵地、村村通广播等渠道,结合“6.5”环境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农村等宣传活动,普及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增强民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意识。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途径对破坏农业领域生态环境行为进行监督,让公众共同参与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三)强化考核督导。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2024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年底逗硬考核。有关分管领导要会同责任单位,聚焦中、省环保督察群众信访投诉和反馈问题,定期开展暗访督导,持续用力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科学研判形势、彻查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限时整改销号,及时研究解决行业领域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局党组报告,实行挂牌督办整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