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情穿越・四馆邀你过端午” 活动圆满举办 共庆传统佳节大英融媒体(记者 刘泆 杨宸(实习))“引客入遂 大英有请”,粽情穿越,端午有约。5月29日晚,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主办,多家单位承办的“粽情穿越・四馆邀你过端午”暨2025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惠民进万家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通过四大主...
-
五一趣游大英路线
-
大英县自然资源概况【土地资源】 根据2023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全域面积70106.4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1070.14公顷,占比15.79%;农用地57932.65公顷,占比82.64%;未利用地1103.67公顷,占比1.57%。耕地29851.5公顷(耕地保有量28887.30公顷),占全域面积42.58%。永久基本农田27125.4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26296.64公顷),占耕地面积90.87%。【矿产资源】 全县主要有天然...
-
耍旱龙耍旱龙是四川省遂宁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产生于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安乐办事处为干屏村龙王庙并流传于遂宁及周边地区。它用独特形式反映人们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反映出多种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耍旱龙以大龙具、大场面、大套路、大变化来体现大气势、大...
-
“乐享土门”简介“乐享土门”位于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距大英县城10公里,距市主城区17公里,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总人口2963人,人口集中居住率达75%,为遂大融城发展示范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2014年,大英县按照“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思路,辐射带...
-
大英多彩非遗大英地处巴蜀交接地带,“四达之区,东连重庆,西接成都,北通绵阳,南临内江”,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英人民用勤劳和智慧谱写历史,铸就辉煌,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独具川中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大英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
-
国遗打卡日记:大英“盐值”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的两次造山运动在大英县形成的地下古盐湖盆地,中东死海的火花碰撞出中国死海的创意,以地下亿年盐卤资源嫁接创意文旅IP,“无中生有”“敢为人先”打造出了“北纬30°上又一奇迹”。而今,漂浮于死海之上,漫步于采和湖之滨,体验于卓...
-
天保镇鹊桥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基本情况天保镇鹊桥村位于蓬云路沿线,由原廖家桥村、燕窝山村以及包包河村合并而成,距天保场镇4公里,距大英县城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36亩,社道路15.5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1028户3668人,党员86人。辖区有中型水库(五五水库)一座,提灌站3个,堰塘15口。全村共有家庭农场9个,畜牧业熏香厂1个,红薯粉条代加工...
-
民俗文化之盐廉文化走进大英县盐廉文化体验馆,寻找盐廉文化。该馆位于卓筒井考古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该馆充分挖掘积淀千年的卓筒井盐文化中蕴含的廉洁元素,生动展示盐与廉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盐廉”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盐廉”文化体验馆的建成,...
-
宋井桃源“宋井桃源”项目位于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卓筒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万亩甜桃产业基地和全国土地全域综合整治的核心区,距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4.42平方公里,总人口3412人。2021年5月,县委...
-
大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开展大英郪江省级湿地公园自然资源所有权首次登记的通告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要求,大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拟从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按照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大英郪江省级湿地公园自然资源所有权开展首次登记。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预划分 本次登记以大英郪江省级湿地公园范围界...
-
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遂宁市大英县隆盛镇青坪村青坪村位于大英县以东,毗邻四川大英经开区,属隆盛镇所辖,位于隆盛镇以西,村域面积2.558平方公里,共辖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200人;郪江绕村而走,流经该村3.43公里。近年来,青坪村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
天保民俗博物馆:留住时光记忆曲径通幽,绿树掩映,一种自成一格的质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殿宇楼阁、古朴典雅。天保民俗博物馆,位于大英县天保镇桂花咀村,是集收藏、陈列、研究四川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沿用归乡寺作为建筑主体,保留了明代的古建筑,造型独特且别致,...
-
大英县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大英县耕地面积约29319.8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约11780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82.9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8.2万亩,油料、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4.76万亩。 【水资源】 境内有江河溪流180余条,主要有涪江、郪江两条河流,属嘉陵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贯穿于绵阳市、遂宁市至重庆市...
-
探秘地方文化-象山花锣鼓象山位于古代巴国和蜀国交界处,从而成为巴文化和蜀文化相互渗透、深度融合的沃土。正是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象山花锣鼓》才得以从远古一路走来,不没、不衰。其演出人员男男女女都包着头巾,男人穿对襟衫、束汗帕,女人穿排扣衣、系围裙………就像一幅原汁原味的巴蜀民间风俗画。 象山花锣鼓 象山花锣鼓始创于清...
-
卓筒井遗址公园景区简介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卓筒井,是北宋庆历(1041-1048)年的一项重大发明。它是人类始创的用椎架子套圜刃形钻头,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深处开凿的小口径盐井,是人类始创的小口径深井钻井技术。人类在开采盐卤的过程中,发现了深埋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他矿...
-
耍旱龙耍旱龙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耍旱龙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安乐办事处干屏村龙王庙及卓筒井镇周边地区民间龙舞。耍旱龙的道具有石雕龙王,竹编七节龙或十节龙,竹编龙头。耍旱龙时,在龙舞锣鼓的伴奏下,有的艺人抬着龙王,有的艺人舞着竹编...
-
象山花锣鼓象山花锣鼓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象山花锣鼓是四川古代十分有特色的音乐,创始于清朝,由当年象山民间鼓乐手组成‘公堂’(即乐队)开 始在民间流传。花锣鼓的乐器由大锣、大鼓、大钵和四个马锣组成,演出灵活,节奏跳跃,后来花锣鼓靠家传或同族组队流传...
-
蓬莱大乐2007年,蓬莱大乐被正式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蓬莱大乐流行于遂宁市及边沿地带。“蓬莱大乐”作为巴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巴蜀文化精品”、“东方神乐”。相传,此乐由我国周朝时宫庭乐师发明,流传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听到此乐高...
-
徐氏泥彩塑徐氏泥彩塑制作技艺2008年徐氏泥彩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家住大英县的徐兴国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文革”中偷偷学捏泥人文革时期,年幼的徐兴国偷偷跟父亲徐得亲学习泥塑技艺;改革开放后,徐兴国跟随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