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建置沿革春秋战国时期,今大英县辖区隶属蜀国。秦汉西晋时期,西部为广汉郡之郪县属地,东部为广汉郡之广汉县辖区。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划涪江中游东西岸区广汉县地及郪江中下游左右岸区郪县地置巴兴县,治所灵鹫山(今蓬溪县红江镇白土坝与天福镇长平坝交界之五龙蟠),境域为巴兴县属地,隶属梁州遂宁郡。西魏恭帝二年(555)改...
-
李泛山李泛山(1910—1992):原名吕凯,又名吕焕章、李泛山,男,汉族,四川蓬溪人。1928年,在成都参加学生秘密团体进化社。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石板滩(今象山镇)完全小学校长,与中共党员王玖章、吴亦共同组建了大英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石板滩支部,李泛山任书记。同年10月,党组织暴露,李泛山等人奉中共三台特委...
-
郭汝成郭汝成(1908-1948),名祖全,大英县回马镇人。9岁开始读书,敏而好学,1924年春,考入蓬溪县初立中学学习,1927年考入成都师范大学史地科肄业,父丧辍学。1931年秋应蓬溪县中校延聘从事教育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在校长李青芝和他的积极主持下,联合县城各中、小学师生和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
-
黄佩莲黄佩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成都芷泉街牛王庙,本名黄正乾,号听泉,川剧四大名旦之一。 民国初年,蓬莱镇的绅士尹雅南等人,筹集资金,成立了一个“昆玉科班社”,地点在龙归山下的寄光寺,专门培训少年川剧演员。黄正乾八岁时,随成都川剧娃娃来到蓬莱镇演出。黄正乾突然得重病,不能随班同行,卧倒在武圣宫...
-
陈长华陈长华(1906-1985),女,今大英县红旗乡人。幼时家贫,8岁当童养媳,以务农兼手工业弹棉花营生。1950年参加民主改革运动,任村妇女委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队队长。1956年在高级农业社社委会委员。1958-1978年,先后任党支部委员、副书记、书记、向党总支(党委会)委员等职。 陈长华的家乡为...
-
彭定之彭定之(1900-1974)大英县隆盛镇人,名哲鉴。自幼聪慧,读书十年后,又延请塾师在家专教医学典籍,并在其父指导下深研医理,参与临床实践,青年时就学识深邃,见解过人,20岁开业行医,与其父齐名,因他排行第二,故当地人称“彭二先生”。他救活病人无数,乡人赠送他“大国手”金字木匾一块。民国28年(1939),隆盛场成立“国...
-
景保全景保全(1894—1977),大英县隆盛镇人。1952年在隆盛乡供销社工作,后任采购站保管员,工作25年,总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保管各种物资169种从未发生霉变、虫蛀、鼠咬和被盗等损失,对一朵地脚棉、一颗废钉、一个包装袋和一两地脚肥料都很珍惜。从1952—1976年先后8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1956年获“四川省新津生产工作者”...
-
大英历史著名人物(部分)劝学励志 贾岛—励志求进,大器晚成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河北范阳(北京房山)人,长庆二年(822)进士,开成(837)九月始授长江(大英)县主薄,后迁普州(安岳)司仓参军、司户。唐代著名诗人,著有《长江集》十卷,存诗四百首。岛自幼家贫,无钱入馆塾读书,为人放牧以求生存。牧地有私塾...
-
谭卫根谭卫根(1896-1973),男,汉族,大英县象山镇人。1922年升入北京大学史地系读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加五卅运动,遭北洋军阀疯狂镇压而右膝受伤。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而恐怖日甚一日,他化名赵让成,到哈尔滨一所中学任教,不久,又被人怀疑,只得返回老家。后受省立三台中学校长龙杰三聘为该校指导主任兼教公民课...
-
罗辅友罗辅友,今大英县蓬莱镇草西街人,生前专于泥塑禅,善画人物、虎、牛、墨龙,尤以画渔、樵、耕、读、三星、五老、七贤、八仙、百子、诸佛、神话、历史故事等见长,观者莫不称妙。蓬莱各宫各庙的天花板画和壁画,多为他的杰作;十二条街的檐灯也有他的墨迹。辅友以画笔美化了蓬莱寺庙亭台、千家万户。他画的《春耕图》,农村...
-
蒋超蒋超(1624-1673),江苏金坛市人,字虎臣,以家近华阳洞而号华阳山人,以身是峨眉山老僧托生,遂罢绥庵。21岁中举人,23岁中鼎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在峨眉山伏虎寺出家,成为佛门盛事,《聊斋志异》载有其事。著有《绥庵诗稿》、《峨眉山志》等。 清康熙十一年(1672)春,蒋超弃官,不归江南,附楚舟入...
-
陈于陛陈于陛(1545-1597),号玉垒山人,明代南充宰相陈以勤之子,隆庆进士。明万历十九年(1519)拜礼部右侍郎,次年改史部右侍郎。万历二十一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终明之世,父子为宰相者,只有南充陈氏。 万历五年(1577)五月,陈于陛到(今大英隆盛)长滩寺游历,古寺藏林间,唯闻钟磬声,面对如此美景,陈于陛...
-
杨炯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12岁举神通,授校书郎、崇文馆学士。唐垂拱元年(685)秋,出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司法参军,垂拱四年(688)秩满离蜀,后出为盈川县令,在官任内以严酷著称。擅长五律,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其边塞诗具有积极精神,气势较胜,但多数作品未能尽脱齐梁风气...
-
曾世礼曾世礼(1867-1928),字修五(吾),今大英县象山乡人。幼年家贫,10岁时到射洪县洋溪镇当学徒,邻近有以塾师,他抽空旁听,学习读书写字,孜孜不息,深得塾师赞赏。他无钱买书,常借书誊抄,日积月累,抄书几大箱,且博览强记,领悟尤深。及长,由李钰生资助,去潼川府参加府考,中秀才。后到四川最高学府成都“尊经书院”深...
-
李朗升李朗升(1910-1961),又名李起湛,大英县回马镇人。1924年考入蓬溪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考入成都师范大学英语系,在校喜读进步书刊。1930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次年人蓬溪县中英语教员。“九、一八”事变后,他和进步教师组织“反日会”宣传反对日本侵占东三省,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他回乡创办回马乡高级小学,共...
-
魏了翁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宋代邛州浦江人。他是南宋时期继朱熹、张栻之后的著名理学家,时望很高,有“南方共宗鹤山老”的美誉。 南宋庆元五年(1199),魏了翁中进士,历官嘉定、汉州、眉州知府、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提举常平事。他关心民苦,不畏权贵,后官礼部尚书兼直学院士,官至签书枢密院事、资政殿大...
-
王精益王精益(1915-1986),男,大英县河边镇星花人。1915年5月18日出生在原遂宁县(今遂宁市安居区)莲花乡一户有业中等农民家庭。父亲以植棉为业。王精益常用读私塾之余随父植棉,少小时即对植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一定植棉基础技术。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得比较为滋润。1930年秋,一场病灾降临父亲身上,一家人倾尽家产,父亲也...
-
周岸登周岸登(1872-1942),字道援,号癸叔、彦威、四川威远人。以词风崇尚吴梦窗、周草窗,后别号:二窗词客“。清末中举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苍梧等县知县及全州知州。辛亥革命后,继任四川会理、蓬溪等县知事。不久赴江西,先后出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到尹。所到之处,卓著政声,廉政自持,胸怀淡泊;致仕...
-
景瑞生景瑞生(1899-1968),又名泽祯,大英县隆盛镇石门人。又入私塾,勤奋好学。1914年随父学习中医,1917年又在玉峰场陈敬之门下学医5年,得师传秘方《医盘》一书。1919年先后在蓬莱、隆盛、金元和钱家(高峰)等乡镇行医,新中国成立后举家定居蓬莱镇“悬壶”济世。1952年组织蓬莱镇福民联合诊所,任诊所主任。1958年10月,福民联合诊...
-
李裕高李裕高(1915-1978),字奉璋,号翔,今大英县蓬莱镇火井人。九三学社社员。学生时代,聪颖用功,成绩优异,被誉为神童。1928年,考入遂宁师校,学满回县任蓬莱高小教导主任。1930年,去成都省立七中学习。1933年考入成都大学,后因院系调整转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 1937年下年,他受聘为工程师附中遂宁机场及川陕公路梓潼...